陈祥耀先生,字喆盦,1922年生(明年就高达虚岁一百岁),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名师,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目前是我文学院学脉传承中健在的辈分最高的长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代表著作有2016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刊行《喆盦文丛》(上、中、下三册),上卷含《中国古典诗歌丛话》、《唐宋八大家文说》、《五大诗人评述》;中卷含《喆盦文存》、《喆盦文存补编》;下卷含《诗词例析》、《儒道思想论集》、《哲学文化晚思录》。还著有《喆盦诗合集》、《喆盦八十岁后诗》、《诗馀存稿》、《清诗精华》和《喆盦书法选》(一至七集)。
陈先生治学七十余载。基本上是走传统治学之路,但又能接受新的文学观念,对古代诗词、诗论、文论予以现代性的科学研究、阐释,这是十分难得的。他既能写流畅平易的白话文,又能写一手漂亮的文言文。祥老一生中能根据写作和学术著述所需,采取适宜文学表达形式,用文言撰写诸多作品。本文试就他用“文言”撰写的六种文体简述于下。
一、关于旧体诗
陈祥耀先生在中学时期,先在泉州昭昧国学讲习所(后改办为中学,分高初中二部,高中部校长杨山光,初中部校长张祖荫。高中部先停办;初中部1942年改办为晋江县中,解放后改名泉州一中)肄业,学习传统的古典文学。他高中毕业后,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习,在诸多名师的教导下,更系统地、深入地接受“国学”知识和写作训练,使其在古诗文方面的写作能力更为提高。他年少时已被传为“泉州才子”。所以《喆盦诗合集》即附录他十五岁所写《自题画梅》七绝:“横斜落纸两三枝,此是风前雪后姿。爱与寒花清瘦样,似侬形影似侬诗。”从那时迄今八十余载,诗作不辍。祥老是严格自选诗歌作品入集的,自云只选其三分之二。他所著《喆盦诗合集》、《喆盦八十岁后诗》,从数量说,近千首;从诗体说,旧体诗各体皆备;从内容说,则国家大事、社会民生、历史兴替、壮丽山河、师友情谊、诗坛评章等,繁花满树,丰富多彩。已故李少园诗人称道《喆盦诗合集》为“时代史诗,人生轨迹”,“首首均为精品”,这是真言。游友基教授评述祥耀先生的创作“既有旧体诗的艺术突围,又有诗艺创新”。他的许多诗作名篇名句早已广为流传。1946年(24岁),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先生撰成《抗敌行》长篇诗歌,抒发抗敌意志、爱国情怀。作品开篇曰:“卢沟桥上悲风起,举国甘心杀敌死。置之死地而后生,吁嗟抗敌从此始。”接着写“后来多次战长沙,长教浩气壮中华”等战役。《抗敌行》是反映抗日战争主旋律的长篇巨制,大长了中华民族志气,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诗作实质上赞颂了我国自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全民族的、全面、彻底的抗战胜利。这是一首计六十多韵的七古诗歌。此诗先刊于《泉州日报》,后又被上海《大公报》和南京《国防月刊》所转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先生欢欣庆祝:“失土重归隶国门,几人家祭慰忠魂。”(《庆祝香港回归》)“历尽沧桑四百载,终销卧榻旧鼾声。”(《庆祝澳门回归》)祥老痛心中华民族的危难,歌颂人民抵御外敌的反抗精神,表现自己的爱国爱港爱澳情怀。1983年所作《高擎赤帜起雄风》组诗中说:“数载阴霾力扫驱,中兴气象日昭苏。还应左右排干扰,莫信征途是坦途。”“西学由来重赛因,喜从求实见更新。芻尧献句原堪笑,不作神州袖手人。”抒发了作者献身四化建设高潮的豪情,和“左右排干扰”的远见卓识。“喜从求实见更新”是其名句。他于二八岁时撰写《论闽诗绝句》十七首,评述了欧阳詹、刘克庄、严羽、闽中十子、黄任、林则徐、陈宝琛、陈衍等诗作、诗论的成就及其历史价值,意义非凡。于六二岁所撰《苏州参加清诗讨论会》律诗之二云:“森严文網范恢张,未许清诗迈宋唐。王顾鹃魂真泣血,钱吴铜涙更薰香。何曾全盛辞俱浅,便到中衰境转昌。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祥耀先生在此诗中展露了其诗歌创作具有“同光冷峭定盦奇,笔涌哲思拓新境”的特色,有清代“同光”冷峭的韵味。
2018年12月由海峡书局刊行《喆盦八十岁后诗》共收集长短诗歌324首,这是祥老退休后十七年的晚期之作。其内容爱国爱乡、关切民生、诗坛佳话、教书育人等赓续从前,更新发展。陈先生二○一四年以九十三高龄住院手术,他“夜不成眠,幻想多陈”,在悲欣交集中,作《病榻吟》三首,第一首《病榻怀陶公》是对陶渊明生活境界的向往。第二首《病榻怀弘公》是对李叔同弘一法师人格境界的尊崇。第三首《病榻哀望》咏自己的社会愿望:“思潮德赛共欢迎,百载神州力竟行。政治良知留底线,天心人命两安宁。”“天心人命两安宁”语出宋代张载(字横渠)的“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病榻上先生以横渠四句来表达自己的一生志向。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他于八三岁时所写《参加武夷山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赋诗代论》二十七首绝句,是学者的祥耀先生和诗人的祥耀先生的完美结合。可视为其代表作品,所咏的辛弃疾正是一位爱国诗人。祥老的诗歌创作之所以受广泛欢迎就在于他继承了中国代表作家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天心人命两安宁”表现了其阔大的爱国情怀,这条主线贯穿了他诗歌创作的整个历程。陈先生总是放眼世界,与时俱进的。年八四时作律诗《乙酉中秋参加海峡诗学交流会》后四句云:“唤起国魂诗可讬,对倾别绪月同圆。老来未续重游梦,寄语深心两岸连。”表达了两岸胞亲“深心”相连,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先生八十岁时撰《澳门中华诗词学会讨论旧体诗词回归传统与走向世界问题应邀参加作》绝句二首后一首云:“前年国土欣收复,今许群公聚探微。欲向诗坛求进益,还从传统认回归。”认为创作旧体诗词,必须深入学习、继承传统诗词,眼光内容,要“走向世界”。陈祥耀教授晚年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他热情讴歌新时代,年八七时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应征作》绝句云:“得失原从实践分,卅年改革史篇存。顾瞻现状稽成效,持续前程探本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持续前进靠实践,改革开放谱新篇。先生九十七岁时《题福建师大新生录取通知书》云:“人生一乐育英才,濡砺相资志不灰。何待白头亲见得,出蓝辈辈送青来。”“乐育英才,濡砺相资”,期望学子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祥老一生的宿愿。
陈先生按传统格式撰写古典诗歌。他的诗作风格,是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的。在《合集》自序中他写道:“余于诗,不专取一代一家。”“自为诗,不专取一代一家。”“自为诗,则最宗杜陵香山放翁之诗史风范。……其清而不雄处,转无意而有近乎陈简斋”,“于清人中,绝句尝喜渔洋定盦,五古稍濡染瓯北”。
二、关于词
二○一八年十二月由主编施议对、责任编辑陈忠义校定的《喆盦诗馀存稿》由澳门诗社正式刊行。这是第一次发表陈先生的十五阕“诗馀”(词的别名)手写稿,十分难得。先生在《前言》中云:“余生平以教学及研究相关学术问题为主业,故作诗不多,作词尤少。”即使如此,他还是时有词作出手。此番与读者见面的作品,时间跨度自一九五九年至二○一八年,长达七十载。主要词作有:《水龙吟·纪念李太白逝世一千二百周年(1962年)》、《水龙吟·纪念杜子美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1962年)》、《水龙吟·夏瞿禅丈率诸生访辛稼轩遗迹赋寄(1962年)》、《柳梢青·读毛主席诗词(1984年)》、《风入松·读苏东坡词(1984年)》、《莺啼序·盛夏早起(2018年)》等。
《水龙吟》词三首都是咏名家的。咏李白的云:“一千二百年间,骑鲸捉月归何处。散金结客,杀人仗剑,当初豪举。卅载漫游,九重谑浪,荣名何与。算平生志业。愿为辅弼,功能就,身旋去。 醇酒佳人道侣。偶消磨,古来还恕。兴酣落笔,诗成笑傲,山摇河注。本是骚魂,现来醉魄,知音谁许。任纷纷猜测,云楼微意,琐言谰语。”詠杜甫的云:“大星降落人间,煌煌千载称诗史。许身稷契,致君尧舜,为苍生耳。酒肉朱门,道途冻骨,呼号谁理。更乱离天宝,颠连陇蜀,看多少,伤心事。 孤愤全收笔底。浩淋漓,两间元气。新松恶竹,吟边微物,都存深意。广厦悬思,长镵讬命,白头猶是。可曾知此老,古今膜拜,岂徒文字。”这两阕词新旧交融,概括性强,被夏承焘先生评为“极以文为词之能事。”(见施议对《当代词综》引)
《柳梢青》歌颂毛主席词的“凑泊天机,飞腾才气”,是“千秋擅场”的。认为他的《念奴娇(崑仑)》的咏雪词,有“隻字不可改易之概”,可与他的《沁园春(雪)》词并为代表作,说出他人没有说过的话。《风入松》词是詠苏东坡的云:“往年妄论五诗宗。何事竟遗公。愧无万识拘形势,过思补,时逝匆匆。拜倒奇情瑰状,写来鬼斧神功。 善将俊逸裹豪雄,掉臂自行空。人天妙徼都参透,常嬉笑,怒骂稀逢。莫羡清吹座,应怜热血填胸。”东坡居士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作丰富多彩,前人评价很多,陈先生在自己词中以极深厚的感情歌颂苏词,在词末自跋云:“余读东坡超旷词,辄觉心痛,其伤时感遇之情,以大智慧,脱化无痕,然知人论世,犹可於言外见之。”可以概见。“善将俊逸裹豪雄”一句,最能概括苏轼诗词的特色,又发前人之所未言,殊为难得。《莺啼序》是宋词中最长的一个词调。祥耀先生作于二○一八年,是最近的词作,写“盛夏晓起”的情景,从今到古,又从古到今,内容覆盖面广,想像力也很丰富,如第二片:“小鸟枝头,破晓碎闹,被高楼隔断。想三变,杨柳江边,软风犹吹煽。那张先,云来月破,赏花影,弄时愁晚。只小山,歌尽舞低,瞬间无汗。”连用宋代词家三个名句的典故,以表现昼夜风光和涼热的变化。三变,柳永的原名。他的《雨霖铃》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名句。张先,字子野,他的《天仙子》词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名句。小山,晏几道的号,他的《鹧鸪天》词有“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名句。借用这些名句,或正面用,或反面用,都能表现优美的意境。《莺啼序》第三片末尾写到“看来可喜,精微科技,更新研进真神速,几年间,生活多般换。人希降福,争相拓富图强,焕然举世光灿。”第四片接着写:“军家武备,火力空前,一弹屠城半。更检点,矿藏深蓄,捣采超逾;能量遗留,耗消难返。生存条件,续持发展,凭栏终觉潜大患。沐清凉,翻入迷茫苑。胡知新浪滔滔,致治求安,若何制乱。”写出现在世界各国生产上的无序发展,武器上的相互竞争,各种新的危机迭出,滔滔滚滚,真不知要怎样去制衡和协调,以“致治求安”,充满着一个老年人面向现实的忧患意识,也很难得。
陈祥耀教授所撰词作与其古典诗歌一样,是具有“自家”风格的,《喆盦诗余存稿》中施议对先生评为:“已到维摩境。”(《金缕曲》)陈忠义先生和议对先生词,评为“隐约凄迷境。意幽微、缠绵柔婉,间含刚劲。蕴藉言长多比兴,归趣难求所定。论格调,宗谁是正?摇曳生姿参差句,擅诗馀才器波千顷。金石奏,月辉映。深情浩气声依永。偶为之、通明风会,赏音探胜。择取水龙吟李杜,触处成章高迥。甚感慨,坡仙对应。妙徼人天都参透,有红牙铁板閒时听。轻按拍,品佳茗。”
三、关于联文
我曾写有《陈祥耀教授堪称闽省“联坛耆宿”》一文刊于台湾《国文天地》2018年12月号。其中选取祥老十类对联加以鉴赏。本文只择要选取以下几类对联作为重点评析。譬如巧对联语。清人曾出句征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入选对为:“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当东西。”陈先生以为用“典当”对地名,尚未尽合,改对“古兴化,今兴化,古今兴化兴古今。”江苏有兴化县,福建莆田、仙游地区,旧时称过兴化,上下联均对以地名,更为工整。山川名胜对联。如题福州西湖开化寺:“开士(僧人)诗龛相傍(旁有宛生堂,祀福建历代著名诗人),悟同禅机佛法;化工湖水当前,观同海色潮音。”又如题山西五台山真容寺、题澳门妈祖村、题西藏林芝地区福建园、题浙江瑞安孙诒让纪念馆、题常熟翁同龢纪念馆、题抚州王安石纪念馆、题济南名胜的对联,都写得非常精美,非老手莫能。
学校用联。如《为晋江一中六十周年校庆撰联》:“晋逮群先,孟勉看活源江水;青由蓝出,滋培在化雨阳光。”刊于该校《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作品集》。这幅对联中嵌“晋江青阳”四字。又引用三个典故:一、东汉班固《幽通赋》:“盍孟晋以迨群矣。”盍,何不;孟,勉力、勤勉;晋,求上进、进步;迨,达到。意思是:何不勉力求上进,以达到超群地步。二、活水、源头,用朱熹《读书》诗典。三、战国时期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题赠师友的冠头或嵌字对联。如书赠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的联文:“宗师何必专北胜,颐道今皆说南强。”饶宗颐(1917—2018),享年一○一岁。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和书画大师。二○一六年三月的一天,香港天地图书公司总编孙立川先生到泉州寓所拜访陈祥耀教授。祥老先写赠孙立川先生一副联文,因孙先生与饶先生合著过《鼎足谈》一书,交情深,接着他写赠饶宗颐先生一副联文,请孙先生代为转交。嗣后孙先生会见饶公并转送对联及拍照。饶公说:“我知道陈祥耀先生,他是研究清诗的专家,请代我多谢赠联,说不敢当。”饶宗颐先生与季羡林先生有“南饶北季”之称,季老先逝,故联文如此写。赠福建师大文学院同人的嵌字对联,如赠李小荣教授的“小可大齐归物论;荣能淡守在人为。”赠游友基教授的“友天下多闻直谅;基书中博识精宜。”多自然而富有深意。
寿联。国学大师钱仲联(1908—2003)是陈祥耀先生就读无锡国专时的老师。一九九八年,陈先生作《寿钱仲联师九秩华诞》云:“著作何止等身,所发扬,上起鲍参军,下迄黄公度;诗人而兼学者,其遐寿,已逾陆务观,再超沈归愚。”“鲍参军”,指南朝诗人鲍照,曾任刑狱参军,钱老著有《鲍参军集注》。“黄公度”,指清末诗人黄遵宪,字公度,钱老注释黄氏的《人境庐诗草》。当年钱老已届九十,所以下联称遐寿,“已逾陆务观”,指岁数超过南宋诗人陆游,游字务观,享年八十五岁。“再超沈归愚”,指清代诗人沈德潜,号归愚,享年九十七岁。这里是祝钱仲联先生长寿百年。联文博得与会人士称赞,评为“雅切”。想不到钱老后来逝世方年登九五。
陈先生工于书法,特写已故黄寿祺教授诗句:“秋田得雨禾添实,老树当风叶有声。”(见黄诗《赴厦车中作》)已故俞元桂教授诗句:“莫愁化雨膏腴地,不见凌云梁栋材。”(见俞诗《长安山杂感》)此两幅书法都是有意为文学院老教授留下足资纪念的历史文献。
“诗、联一家”。陈祥耀先生是位优秀诗人,也是撰写“对联”的高手,福建省楹联协会曾聘他为顾问,并赠送他“八闽联坛耆宿”的镜框。在闽省有祖籍长乐、著名的清代“楹联学”开创者梁章钜,有福建优级师范学堂首创者、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撰写《沧趣楼联语》(“沧趣楼”为福州故居名)九十副。百岁老人陈祥耀教授据悉有登记在册的对联一两百副,建议今后应择机正式刊行,以饗读者。
四、关于骈文
一九八三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刊行《六庵诗选》,序文是请陈祥耀教授用骈文写成的。六庵,黄寿祺(1912—1990)的号,字之六,福建霞浦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又为一代“易学”宗师。曾担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福建省诗词学会会长等。他是位著名诗人,除《六庵诗选》以外,还存有诗集《六庵吟草》等八卷。
《诗选》序文首段云:“文章学术,途辙有异:盖一贵想象丰而形相丽,一贵逻辑密而事证充。然根本又同:盖其高者必皆闻见博而性情敦,用思深而操术正。”指出文章的艺术性与学术性的异同关系,文品与人品的统一联系,概括性很强。
第三段有云:“余维《北学》一集,先生旅燕初稿。时学殖已富,意气方遒。窑台放歌,石鼓留咏,饶淋漓慷慨之音;西山云际,玉殿波前,写流连景光之胜。述怀纪梦,缠绵悱恻;咏物题襟,旖旎眠芊。辞非一体,才足兼工。《南旋》、《海疆》二集,则归闽继作。燕水剑津,山川如睹;荔城鲤郭,风物凭收。寇虐神州,邦国之忧方切;寒生黉舍,飘零之感奚泯?”第四段有云:“迨赤帜高张,解放业成。《朝阳》一集,鼓吹休明。京国观光,欲铸迈古之伟辞;匡庐揽胜,遂成纪游之宏制。武夷峰下,韵流夕阳新月之章;榕厦车中,兴托老树秋田之句。不幸四逆当途,群伦重足。先生投闲茶广,爰有《山居》一集。中怀惟旷,随遇而安;野老相亲,浑忘是客。栗里桑麻,同元亮之关心;稽山秔稻,效剑南而涉笔。”第五段有云:“《华香园》、《华庐》二集,为先生近作。以古稀前后之年,存老骥千里之志。江右湖南,瞻革命之先徽,状赣湘之新貌;关东冀北,预朋簪之盛会,阐论古之微言。斐然生色,足备观风。”皆写得工整多姿,富于情韵,且能表现黄老诗作的发展历程。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以四字六字定句者,称为“四六文”,即骈文中的一种。此体形成于南朝,兴盛于唐宋。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世称“骈四俪六”。陈祥耀教授堪称撰写“四六文”能手。《<六庵诗选>序》是具有这种骈文特色的,深得黄寿祺教授生前的认可、肯定。
五、关于辞赋
陈先生所撰《泉州赋》,为应泉州市政府之请而作,2008年刊于《走进泉州》一书。此文共分四段。从晋、隋置郡定州写起,综述其历史变迁,从汉唐、明清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里仅择取抄录三个段落原文以供鉴赏。首段云:“泉山苍苍,泉郡堂堂。景云二载,州定名彰。徙治温陵,世犹盛唐。其先则典午南渡,衣冠荟萃;其后则贞元上选,科第破荒。姜、韩来隐,九日有名山生色;王、留加官,五季而刺桐飘香。石城版筑,功成累世。希龙盘之牢,呈鲤跃之势。七门宏敞,三重壮丽。”
第二段云:“输丝绸于异域,本汉唐之大计。安史乱后,阻陆运于河西;广泉兴起,移贸迁海澨。黄巢兵燹所加,西州异其遭际。称亚欧之大港,实吾泉之所系。马哥、伊本,著书扬厉。须知‘市井十洲人’,早传天宝之佳制。故来重译者骈肩,宣众教者联袂。聚宝称街,市阛扑地。延福、开元,盛佛氏之丛林;圣墓、清真,存回家之陵寺。梯航四达,文风昌炽。太平兴国,七县建治。不独清、紫诸山,灵秀中居;而戴云大脉,巍峨西峙。五里跨江,天下首晋桥之长;万安滨海,洛川横飞虹之异。宰辅功高,宣靖总《武备》之经,子容新仪象之器;状头方美,君锡叨再名之荣,文靖留《三山》之志。至游《类说》、缙叔《世表》,共创鸿文;吉甫营新,忠宣强谏,互邀政誉。自元佑设市泊筦榷之司,而元室倚蒲家经营之利。往来众多之邦国,交易富广之物类。祈风、祭海之摩崖,既留刊其迹;《诸蕃》、《岛夷》之志略,又备载其事。”
末段云:“迨建人民共和之国,经改革开放之年。众业繁旺;高楼阗联。市区增数倍之拓,产民逾百万之编。惠安艺雕石以猛进,德化颜瓷都而益妍。安、永以荣柑取胜,晋、南以工业争先。服装继丝绸而誉擅,石化创港区而声延。首批历史名城,中枢之所颁布;多元文化展示,国际认为显然。宗教称博物之馆,方音稽中古之言。戏曲祖梨园与戈甲,木偶神手托与丝牵。遗产富兼精神与物质,游观胜拥峰壑与林泉。朝小康以同奔,望民主而进前。发展期乎持续,和谐葆兮凝坚。综古今而赋此,佇未来之续篇。”
《泉州赋》大气磅礴,风采沉奥,辞句凝练,音调铿锵,宜于诵读。全文历史与现实相连接,物质与精神相依托,泉州与世界相融合,篇末以34条注释,注出重要史实,帮助读者理解。
辞赋,从战国屈原、宋玉等的“楚辞”、荀卿的《赋篇》等,发展而为汉代的“大赋”(也有短篇的),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骈赋”,宋代散文化的“散赋”。它骈散可以兼行,不必专用对偶,写作形式上比“骈文”自由,但有一个原有的限制,必须押韵。
《泉州城》一经刊发,广受读者赞扬,朱学群在《泉州晚报》的《阅读泉州》一文中说,“方读至陈祥耀老师撰写的《泉州赋》,我已不堪其厚重凝练,以至于几度掩卷,夜不能寐。这才懂得如椽巨笔、力透纸背是何等功力。”蓝溪在《美哉,<走进泉州>》一文中说,泉州籍著名学者陈祥耀教授所写的《泉州赋》“搜炼古今,博采沉奥;细论渊薮,实大声宏,旁征博引,左右逢源,纵横捭阖,汪洋恣肆。正所谓洋洋洒洒,字字珠玑;正所谓健笔凌云,宝刀未老,令人叹为观止。”
六、关于古“文言”散文
这种文体是陈祥耀先生写得较多和较为重要的。如1991年由台北华正书局刊行的《中国古典诗歌丛话》。(2015年再由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出版)本书除“自序”外,共分五个部分:一、先秦至南北朝诗话。二、唐诗话。三、宋诗话。四、金元明诗话。五、清诗话。《丛话》以诗篇目,系统论述自先秦至清代的诗歌发展,突出重大作家,次要作家从略。陈先生对杜甫的评述是那样地倾注着感情。他评赞道:“杜甫诗为《诗经》以降现实主义诗歌之高峰,与李白之浪漫主义高峰,千秋并峙。其诗各体兼工,诸法毕具。”“夙指为唐诗集大成之代表,其为大综合,固不待言。较诸李诗,又有进者。为开展与创新之统一,解放与精工之统一,统观则诸体皆具此特色。”又说“宋人多谓杜诗似《史记》。夫司马迁之作《史记》,所谓‘发愤’之作,非以笔书,以血书,以生命书者也。其血性过人,见识过人,才力过人。杜诗根本,亦在于是。”祥老将杜诗与《史记》相提并论,评价极高。书中评陆游诗云:“陆游诗,痕迹消融不如陶,横放恣肆不如李,盘郁顿挫不如杜,旁伸侧出不如苏;然能合杜之雄浑、李之豪逸、苏之流畅、陶之闲适、白之明密,以至岑参、王维之高华,宛陵、江西之烹炼而为一,以自成其圆洽雄厚之诗格;既饶宋法,又富唐音,盖东坡后宋诗又一集大成之圣手。”先生和大部分诗论家不同,不凭藉繁琐的考证,而是通过反复咏诵,细微品味,从而得出自己的意见,如评李商隐诗有云:“艳情寄托政治遭际之诗,大抵于艳情只能表现泛写,始便双关;若所写过于逼真细致,则旨为事迷,何能两适?商隐此类艳情诗,描写逼真细致,于题材又注情深挚,不似言在此而意在彼,事为虚表而匿其后者。”则是其例。
这是一部分析入微、博采众说,又有个人独特见解的中国古典诗史的缩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贻焮教授评曰:“以诗话之精微,阐诗史之宏富,苟无妙悟卓识,何能成此伟著?”袁行霈教授评曰:“见解之高,文字之妙,有非常人所及者。”复旦大学中文系蒋凡教授认为,《丛话》“系统论述中国诗歌发展之典型,则可谓之中国诗话再生之功臣矣。”台湾陈冠甫教授也评曰:“论析精辟独到,文字精覈老练,果有高出坊间一般文学史处。”又说:“其中之观点,如论宋诗,东坡之外,特重南渡之放翁,而非江西派所奉之山谷,是有别于常人之灼见也。”
《唐宋八大家文说》一书,也用文言写,分析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成就及风格特点,内容丰富,文笔也简练优美。《说“史家之绝唱”》一文,在众多研究《史记》的著作中,以最简短的篇幅,表现最全面的内容,显示作者对史学、文学都同样具有深入研究的功力。《唐宋词说》一文,是为研究生讲课的教学提纲,也写得很简练和有独到见解。用提纲讲课,大有全面发挥的空间。以上二文亦均用文言撰写。
陈祥耀先生在无锡国专(上海分校)读书时,古文写作上,得到校长唐文治、教授王蘧常、钱仲联、吕思勉、郝昺衡、蒋伯潜、朱大可诸大师的教导和启发,加上他早年在泉州昭昧国学讲习所所受的训练,以及他自己的终生苦学,才能得到如此高度的成就。他在无锡国专参加过三次全校性的作文竞赛,第一次得第二名,第二、三次得第一名,均得到唐校长的好评。钱仲联教授说他在无锡国专任教时,得意的门生有马茂元、姚奠中、汤志钧、吴孟复、杨廷福、陈祥耀等人。(见北京大学出版社所刊赵杏根著《诗学霸与钱仲联》一书)陈祥耀先生以坚持不懈,以治学恒心和笔耕不辍,以教书育人的师范和辉煌的学术巨著,深刻影响着学子、研究生及后来者。2019年9月12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闽铎声声大讲堂》第一讲,即诚邀他主讲《治学七十载,学道是初心》,畅谈中国古代经典研究,传承“六代师缘齐聚首话经典》。就中国古典文学教研领域而言,他曾为李少园著《闽南文化风貌探寻录》撰序云:“当前高校教授古代文学的教师,熟谙平仄格律能写旧体诗词的不多,缺少创作经验,分析前人作品,难免‘隔着一层’,有所欠缺。”这是大实话,很值得我们后学的自省和学习。
(徐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