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施联教,有为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8-05-03动态浏览次数:1024


育英施联教,有为正能量

——访八闽联坛耆宿陈健老师

  


本报讯(记者 钟德艺 谢诗妤)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八闽联坛耆宿”之名的陈健教授。陈教授态度亲切,谈吐张弛有度,展现着独特的文人气质。

陈教授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退休老师,现任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楹会教育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楹联学会会长,曾被评为福州市第四届“书香人家”,也是中国楹联第二届“梁章钜杯”获得者。诸多荣誉身份的背后,“教育”和“楹联”是陈老师弘扬正能量的源泉。

陈老师生于天津,长在福州。4岁那年,家与学校仅一墙之隔,因为好奇而排队的陈老师“误打误撞”地登记入学,成为天安小学的一名小学生。“我是幸运的,遇到了许多文学功底深厚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陈坦就是我的启蒙导师,就是他教我如何读书。他的教育理念让我终生难忘。”回忆起求学时光,陈老师满怀感激。那时的他就展现出极强的文学天赋,小学年年年段第一,保送附中后还连续三年获福州市作文比赛第一名。1963年,在时任福建师院中文系主任黄寿祺教授的帮助下,陈老师转入师院中文系。因酷爱朗诵和创作诗文,陈老师还担任过院电台副主编。

大学毕业后,陈老师作为知青,插队到宁德市周宁县礼门公社。这期间他接到组织上要创办学校、盖教室的任务,“当时条件很差,一砖一瓦都要靠我们自己建,我当时连水泥种类都分不清。”但陈老师迎难而上,组织大家出谋划策,从无到有地创办起礼门公社中心小学带帽初中班(现为周宁县六中)。天道酬勤,陈老师也迎来了人生一大转折点:他被调到周宁一中任教,开始了他的语文教育事业。此后,陈老师先后担任过语文教师、副校长、县文协主席等职。“我在周宁这个地方,教了整整23年的书,度过了我美好的青春”,陈老师感慨道。

1988年,陈老师被评为省首批中学高级教师。次年5月,陈老师被调回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老师。90年代,是陈老师事业的“辉煌时期”,他编写出版了有关教育学、语文写作方面的书籍30余本。采访期间,陈老师给记者翻阅并介绍了他的几本代表作,脸上洋溢着自豪且欣慰的笑容。陈老师一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担任中文系语文教育学硕士生导师长达10年之久。在68岁离开讲台时,陈老师已是全国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的导师之一。

楹联就是楹柱上的对联。“楹联文化是古文化的宝库,福州长乐人梁章钜被誉为中国楹联鼻祖,我们福州人把楹联文化传承发扬下去,是义不容辞的。”陈老师对于发扬楹联文化,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陈老师在《八小时之外》杂志上相识青海常江先生,就为筹建全国性楹联组织而奔走呼吁,并与臧克家、顾平旦等67人编撰油印《楹联通讯》12期。1984年,中国楹联学会创立,陈老师作为创始人也成为福建首批5名会员之一。

陈老师认为,楹联文化应该成为全民文化,因为它是接地气的,不论在寺庙厅堂,还是红白喜事、春节等各种节庆,都离不开它。因此我们更应该认真对待,“作为中国人,若是把对联贴反了,或是不讲究平仄相对,是要闹笑话的,是令人汗颜的”。

联教育英,不忘师者本色。退休后的陈老师更是身体力行地弘扬楹联文化。2006年,他被推选为福建楹联学会会长。为了普及楹联文化知识、解决人才断代的问题,省楹联已在全省设立18所楹联教育基地,其中晋江各中小学的楹联教育工作突出,诗词吟唱比赛、联律操表演、快乐对课等形式丰富,寓教于乐。

去年十九大后,陈老师带领省楹联学会开展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迈向新时代”主题征联征集、评选活动,共有1112位作者投来联作2334副,在全省掀起了一股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陈老师还经常组织学会会员到学校,通过给中小学生做讲座、组织楹联征集比赛等形式,教他们如何写春联、对对子,并交流心得体会。

如何创作出好的楹联作品,陈老师指出除了多听、多看、多研究外,多实践和多创作也是很重要的。他给记者展示了自己的笔记本,里面记载着他的许多楹联作品,不论是游历名山大川所感,还是同道间提笔互赠,每一份作品都包含珍贵的故事与回忆。

“栈道兜城,每自心襟称俊美;花坡漱玉,还从气韵悟和谐”、“国富民强,蓝图标我志;兴邦创业,善政鉴我心”,这是陈老师应晋安区宣传部文明办之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创作的金鸡山公园长廊楹联。游客来往,驻足欣赏之余,都深深感受到楹联文化的魅力。这其中,正是有来自陈老师的一份正能量,在源源不断地推动。

育英施联教,有为正能量。善哉,陈健老师!